当众人告退,鱼贯而出崇政殿后,正一个人低着头在发呆的官家赵桓就听见有人在喊他,忽一抬头,便瞧见空空荡荡的崇政殿内,还站着一个人儿。定睛一看,原来是右枢密使李纲,原来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离开崇政殿,而是悄悄的留了堂。
赵桓看着李纲问:“众人都已经告退,李卿为何独留?”
“官家,老拙有话要说。”
赵桓心里就是一暖,他当然知道李纲是向着自己的,现在留下一定是想给自己献计献策。过去赵明诚在的时候,这个李纲看上去也飞扬跋扈,有点像老祖宗......现在看着到时顺眼多了,真是国难思忠臣啊!且听听他说些什么吧。
赵桓左右看看,发现没有外人,便温言道:“卿有何言,但说无妨。”
“官家,”李纲一脸正色道,“众人皆可降楷,唯官家不能降楷啊!”
听了这话,赵桓就是一声叹息:“卿之所言,亦是朕之所想。然则诸王皆为楷所惑,朝中文臣亦无人主战,连皇后也......朕如之奈何?”
说到这里,赵桓的眼泪都要下来了。他当官家的这些年,说起来也算兢兢业业,东南的这点地盘在他的治理下也算有个小康局面,怎么就闹到众叛亲离了呢?
“官家,”李纲道,“天策上将军亦是诸王的兄长,而且他还一改本朝亲王远政治的惯例,让诸王有了被重用的机会。还有......还有先帝的只言片语,又驱逐金贼为先帝雪恨,得到他们的支持并不为奇。”
赵桓闻言又是一声叹息:“说到底都是朕无能啊!”
“
“至于百官......”李纲顿了顿,“其实百官的意思,已经写在了赵文正的遗表当中,百官大都是主战的!”
“什么?”赵桓一怔,“那他们刚才为什么一言不发?”
“官家,”李纲摇摇头,“他们说什么话能和赵文正的遗表相比?如果官家有死战的决心,得了遗表之后就当立即表明立场,怎么能让诸王和群臣置评?
而且您和天策将军之争,实乃陛下家事......诸王都主和了,群臣又能说什么?”
赵桓的眉头还是松不开来,用几乎低不可闻的声音说:“可是群臣也不见得会支持在国中行府兵之制吧?”
“官家圣明,”李纲道,“官家胜过天策将军的地方就是善待读书人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。若行府兵之政,官家与天策何二?群臣和东南文士又何苦为陛下去抵挡天策将军呢?”
“若无数十万军府之士,朝廷又如何抵挡天策将军的大兵?赵文正的遗表中不也说了?靠十数万精锐是不足以守备绵延两千余里之边防的......”
李纲点点头,道:“的确是不足的。”
“人数都不足,还需要论及其他吗?”赵桓都快哭出来了,“不能战而主战,又有什么意义?惹急了天策将军,几十万大军杀过来,朕怕又要蹈宣和之难的覆辙了!”
“官家圣明。”李纲居然又点了点头。
这还圣明?
赵桓愣愣的看着已经上了年纪的李纲,心说:这老爷子看来是糊涂了......两个元枢,一个没了,一个老糊涂了。这仗还怎么打下去?难道真的要当李煜第二了?
唉,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!
正当赵桓诗性大发的时候,李纲又说话了:“即便再来一次宣和之难,也比官家沦为天策将军的阶下之囚要好啊!”
什么意思?
赵桓听着有点糊涂。
李纲接着道:“宣和之难前,您是开封的国本,宣和之难后,您是金陵的天子......若再来一次宣和之难,官家未必不能保全天子之位。即便是海外天子,也比当个没命的违命侯要强啊!”
对啊!
赵桓一想也是啊,跑路多好啊!
过去他不知道世界有多大,现在他已经知道了——他派去大食国的使团已经晃悠回来了。使团的正使李光还写了一本《大宋西游记》献给赵桓,向他介绍了南洋、西洋诸国的风土人情......
另外,他早在几年前就在日本国布局了,如今在九州岛那边也有的基础。
现在要跑路的话,他都得好好想想,是当日本天皇比较好呢?还是去南洋大宋的官家比较好呢?总之,都比留在大宋被赵楷捉去当阶下囚强。
“李卿,你的意思是......”赵桓压低了声音,“是让朕逃到海外去?”
“官家,老臣不是这个意思,”李纲连忙摇摇头,“老臣的意思是,万一时有不济,官家还可以南巡东狩......此乃中策!”
“对,对,”赵桓连连点头,“是南巡东狩......天子逃跑不能用逃用跑的!”
他接着又问:“李卿还有上下两策?快快道来,说给朕听。”
“官家,”李纲道,“老臣的上策当然是和天策将军打了!”
“打?”赵桓摇摇头,“兵够用吗?”
“官家,兵不够有不够的打法!”李纲笑道,“天策将军的优势在陆上......而朝廷的优势在海上。天策将军可以从陆上来,我亦能从海上往。我有两千里陆防、江防,敌亦有数千里海防。我之兵力不足守陆防、江防,敌之兵力亦不足守海防。
如此一来,我朝就不必养陆师六十万了......老臣估算过了,只要再募兵十万,就足用了。
另外,官家还可以在扩编后的陆师当中选出五万登舟之士,让他们随陛下出镇江都......”
“好好,果然是上策!”赵桓忍不住就给李纲叫好了。
什么叫股肱老臣,这就是啊!
逃跑,不,是南巡东狩的事儿都安排得那么周到,比起宣和年间还真是进步了。
赵桓这个时候又问:“那下策是什么呢?”
“下策当然是以言和以待时变了,”李纲顿了顿,解释道,“天策将军现在只是勉强统一北方,但是金贼犹强,康王的余党也还在京东沿海地方活跃。局面未必不会有变......”
“对,对!”这才是赵桓最爱听的话,他笑道,“以拖待变为其一,预备南巡东狩为其二,扩军十万......不,对外宣称扩军三十万为其三。三策并行,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啊!”
三策并行?
李纲对赵桓的选择也只能在心里摇头了......南巡东狩和扩军北伐还可以一起来。可是这战和两策如何并行?下面的人心不得给搞乱了?
不过李纲并没有多说什么......他已经给赵桓当了那么多年的大臣,还不知道这位金陵天子有多怂吗?
到了现在这地步,他还没放弃花钱求饶呢!
万一成功了呢?
......
金陵皇城,层层叠叠,一片肃静。
赵植跟着六哥赵杞第一次进入了赵桓的金陵皇城,在层层叠叠的城垣和宫殿当中穿行,到处都是精明而坚固的建筑。赵植一边走一边四下张望,同时盘算着要怎么攻破这座看上去非常坚固,但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时的堡垒式宫殿。
这金陵皇城除了坚固,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......
只要能把大炮运到金陵皇城外面,要轰开一条破城之路,也没有多难。
另外,还可以在金陵皇城下面挖一条地道,埋上几千斤火药......
总之,这座皇城是难不住大宋红巾天兵的!
也不知道跟着赵杞走了多久,当赵植觉得有点腿酸的时候,两兄弟已经在一处位于狮子山半山上的建筑之前停下来了。
赵杞抬头一看,才发现了一块非常熟悉的牌匾——崇政殿。
崇政殿是宋朝皇宫很喜欢使用的名儿,所以在金陵皇城见着也不奇怪。
觐见官家那是有一大堆礼仪拘着的,不过那是对一般官员而言的。赵杞、赵植那都是大王!
而且赵植正式的身份是大宋江南宣谕使......就是来给吴国王赵桓宣布谕旨的!
所以赵杞也没让宣赞带路,更没让崇政殿门外的宦官去通禀,而是张开喉咙就嚷嚷:“大哥儿,您看看谁来啦!”
他这么一嚷嚷,就表示今儿只有兄弟,没有君臣了。这样大家见了面,就不用扯什么礼仪和称呼了。
崇政殿内很快就传来了急切的声音:“六哥儿,是十二哥儿来了吗?”
然后就是一阵急切的脚步声,大宋金陵朝廷的官家赵桓,一身道袍,就从崇政殿里面溜达出来了。
赵植、赵杞哥俩赶紧拱手行礼,“见过哥哥!”
长兄如父嘛!
赵植可以不承认赵桓的帝王身份,但是哥哥还是要敬的。
赵桓则上前几步,一手拉着一个兄弟,就往崇政殿里面走去,一边走还一边问:“十二哥儿,咱们兄弟这可是多少年没有见面了,真是想煞哥哥了......这些年你跟着老三东征西讨,一定吃了不少苦吧?哥哥这里是乃是江南帝王州,富裕温柔乡,比汴州还要繁华啊,你不如就在这里好住些日子,你我兄弟也能多多往来。”
赵植笑道:“三哥儿也是这么和我说的......等大哥儿转封吴越国之后,就让我当南京留守,坐镇金陵,想住多久都行啊!”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本页地址(https://www.ikunwang.com/133/187664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[爱坤小说网] https://www.ikunwang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