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位身穿皂衣的小厮围着一位年长的老者,聚在大营之外,说着什么,守卫大门的两位士卒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们,这老者穿着不凡,他们本不想驱赶,可是对方在此处驻足了太久,实在是有些奇怪,一位士卒走到了他们的面前,不悦的说道:“南军大营,不得靠近!”
那老者笑着说道:“老朽前来,是为访亲”
“未有校尉之令,不可入!”
“唉,前几日从凉州返回的那批士卒,可是在大营之中?”老者又问道。
士卒思索了片刻,说道:“他们在西南校场准备返回。”
“多谢!”老者笑着,便令身边的小厮拿出些钱财,要递给他,士卒并没有伸手要那些钱,转身便离开了此地,又回到了门口,老者有些尴尬,上了牛车,便朝着西南校场的方向赶去,西南校场在雒阳之西,乃是个小校场,只能忍得下百余士卒,位置较为偏辟,远离县城乡亭。
老者赶到了校场之外,令小厮前去询问,小厮几步便来到了校场大门,士卒举起了手中的长矛,小厮这才急忙说道:“我是来找袁司马的,还望诸位能够为我禀告一声”
士卒愣住了,点了点头,一人继续守在门外,另一人进去禀告,袁术正在校场内操练士卒,忽然听到士卒的禀告,伸出头,朝着营帐外看了一眼,小厮也正看着校场内呢,看到了袁术之后,咧嘴便笑了起来,袁术皱着眉头,令士卒们继续操练,便转身走了出去。
走到了校场外,那老者急忙走了上来,笑着说道:“拜见少君!”
袁术拱了拱手,面前这人,正是袁府之中管事,管事有些激动的打量着面前的袁术,看着与先前截然不同,浑身都冒着一股英武气息的年轻将领,他心里也不禁感慨,他说道:“少君,许久不见,不知可能抽出时日,前往府中,与家主一见家主时常提及少君,心里甚是思念”
听到他这么说,袁术沉默了片刻,方才说道:“无有军令,不敢擅离军营你且回去,告诉阿父,最迟明年,我便向校尉请假几日,归家探望,明日,我便要率军返回凉州了此时,也来不及请辞了”
“唉”
老管事听闻,只是摇着头,没有言语。
袁术返回营帐,士卒们没有询问,这几日,前来寻找袁司马的人很多,先前来了个傲气十足的小胖子,袁司马那是急忙出门迎接,两人在营帐内寒暄许久,那人方才离去,之后又来了一位年轻士子,还送来了几辆车马的石炭,今日又来,看来司马在雒阳内的好友还是不少啊。
到了次日,袁术率领士卒,返回凉州。
而国库获得如此海量的财富,王符立刻便坐不住了,他向天子提议,从国库拨出钱财,在边境地区进行开垦耕田,为幽州,三韩,贺新二州,送去铁犁耕牛之类,另外,还要取出一些钱财,在这些地区建造房屋,帮助百姓们度过寒冬,对于其他地区,理当采取轻税免赋等举措,来鼓励当地的发展。
听闻这个消息,闻人公好比被踩到了尾巴的狸猫,一蹦三尺高,险些与王符厮打起来,最令他痛苦的是,天子竟然接受了王符的提议,对地方上有规模的实行了轻税免赋的举措,国库的钱财又朝着四周散去,闻人公欲哭无泪啊,早知如此,当时就该弄死王节信啊!
不过,后悔显然是没有用的。
在得到了庙堂的资助之后,全国各个地区都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,百姓们家里都开始有了存粮,甚至是些闲钱,这已经是近百年内未曾有过的情景了,而这些则是进一步的鼓励正在发展之中的手工业,很多地方市的规模发展起来,苛刻的商税,也没有能压制下这样的苗头。
天子另外令凉州刺史郑玄拨出钱财,对棉进行大规模的采购耕种,从上一年的试耕看来,棉在西凉之地,是大有搞头的,虽然从质量上来说,并不如从外采购的洁白色的优棉,可也是淡黄色的中棉,依旧可以用来进行纺织,上一年郑玄组织了超过五万以上的耕农,进行棉花种植。
在汉朝,百姓一向都是进行粮食耕作,只有少数豪强,才会令佃户进行茶叶水果等种植,因为庙堂对百姓收的税是以粮食缴纳的,少数行业是以钱折算,百姓都害怕若是耕作了其他作物,会交不上税收,郑玄在发动这些百姓的时候,还是声明,免去他们今年的税收,这才让他们放心耕作的。
可是,令郑玄也没有想到的是,百姓在进行棉耕作之后,贩卖棉,获取的钱财,足够他们换来比他们以往耕作产量更多的粮食来,以前他们辛苦的耕作,相差不多的耕地上,也没有能获取如此多的粮食啊,这下,整个凉州百姓的热情都被带动了。
郑玄对此事,有些慌张迷茫,他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,没有耕作粮食,反而获取粮食更多,他一方面觉得应该提倡更多的百姓进行棉耕作,可是又担心若是所有人都耕作棉,粮食产量不够,会在凉州内引发粮荒,出现灾难。
在得到了天子的命令,与国库的钱财之后,郑玄决定,明年要发动十万百姓进行棉耕作,并且同时要在凉州提倡棉种植,他还联系了益州,司隶,并州等地区的刺史,希望明年能够与他们进行贸易,以棉换粮,也算是给凉州百姓留下后路,若是出现了粮荒,还能迅速进行赈灾。
最后,天子将剩余的钱,用来进行矿物开发,重点自然还是在铜铁炭之上,尤其是墨炭,要求各地郡县大力进行开采,争取在今年之后,让各地的百姓都能使用墨炭,抵挡寒冬。
王符对这些都已经列出了目标,他要在西北境内大规模耕作棉花,出售到扬州,兖州,冀州等地区,另外,要将贺,并,新州出产的墨炭出售到南方与西北部,王符初步的目标,便是要边疆五州,能够成为富裕大洲,让他们不继续拖累大汉的国库,能够转身成为大汉日后财政来源之一。
建宁十五年,这是一个百姓欢呼雀跃,商贾们擦拳磨掌,士子们掌灯夜读的一年。
同时,也是闻人公大喜大悲,心头滴血的一年。
本页地址(https://www.ikunwang.com/22/33503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[爱坤小说网] https://www.ikunwang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