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坤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爱坤小说网 > 大明春色 > 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下局面

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下局面

  京师,幽暗的北镇抚司诏狱里,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臭味。这里时不时会传出奇怪的声音,不过也不算吵闹,很多蠕|动的人都有气无力、半死不活的模样。

  等送饭的狱卒进来了,里面才平添了几分生机,许多拖着铁链的人微微活泼起来了。

  正在抽泣的耿浩,精神也突然好起来,“哗哗……”的铁链声中,他爬到牢门口,几乎想把脸从那道送饭的小口塞出去!

  他大声喊道:“甚么时候放我出去?我有甚罪,何时审我……放我出去!”

  狱卒的声音道:“吃不吃?若要吃饭,把口子让开!”

  耿浩稍一犹豫,先把脸缩了回来,等饭送进牢房小口子、他马上又喊叫起来。狱卒却像聋子一样,完全不理会耿浩,径直到下一个小口子前面去了。

  清汤寡水的饭,又臭又难吃,比潲水都不如!每天的食物只能吊着口气不饿死。耿浩起初是拒绝食用这种东西的,不过现在他却会吃了,因为绝食数日也无人理会、似乎没有人在意他的死活。他当然不想这么年轻就死。

  侯爵之后代,年纪轻轻,大好前程,为啥想死?

  耿浩常常念叨着: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……

  他强忍着恶|心,只把自己当成一只牲口,强行把饭碗里汤汤水水的东西灌进了肚子。

  回顾这斗室大的牢房,只有一块破木板小床,上面铺着一些潮湿的稻草、一床似乎从来没洗过的被褥、一只马桶。除此之外,再无别物。

  耿浩想起自己的爹不知关在何处,娘好像没被抓、却不知死活了无音讯,他一时间悲从中来,坐在地上再次嚎啕大哭,哭得连心肺都要碎了,眼泪流淌得满脸都是。

  就在这时,旁边的木头缝隙里发出一个声音道:“吵死,睡觉。”

  耿浩听罢,哭声渐渐消停,他怔了半响,爬到了那缝隙处。便看见一个套着囚服的人,蜷缩在木板小床上,那人一头凌乱的花白头发,似乎上了些年纪。

  “喂……”耿浩唤了一声,“你犯了啥事,几时进来的?”

  那人翻了下身,目光从乱发里透出来,看了耿浩一眼,极不耐烦地说道:“我咋知道犯了啥事?进来的时候和你一般年纪,现在是何年了?”

  耿浩顿时觉得浑身一凉,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,下意识念道:“应是永乐三年了?”

  “永乐?太祖的儿子还是孙子?”那人嘀咕了一声。

  耿浩听到这里,已完全相信那老头真的被关了很久,连皇帝是谁都已搞不清楚!他一屁|股坐到地上,仰头又伤心地哭了起来,一边哭一边控诉着头顶上的东西,“老天呐!这是甚么世道?为何如此不公,为何会这般模样!”

  ……

  已过世的长兴侯耿炳文、乃大明开国大将,除非皇帝亲命,没人敢审耿家人;当初耿浩父子被投入诏狱,也是皇帝亲口下的圣旨。

  但是朱棣似乎已经把耿家的事忘了,根本无心理会。他最近每天都起早贪黑,实在太忙。

  夜深了,朱棣才来到坤宁宫里。徐皇后见到他,忍不住掏出手绢,避过脸去轻轻揩了一下眼泪。

  寝宫里此时没有别人,朱棣忙问:“谁惹妙云伤心了?”

  徐皇后道:“我看圣上这么劳心,面色憔悴、人也瘦了,一时没忍住心疼。”

  朱棣听罢,脸上立刻露出了平素完全看不见的温柔神情,忙宽慰了徐皇后几句。

  徐皇后劝道:“圣上自登基以来,勤政爱民,而今四方日渐安定,此乃万民之幸。可圣上也要将息身体,不要太操劳了。”

  “唉……”朱棣叹了一口气,“俺以前也这么觉得,有满朝文武,甚么事都能交给别人去办。哪想做皇帝是如此一回事。”

  徐皇后小心地问道:“听说郑和要的船已建好了。安南国逆臣胡氏也上书请罪,请陈氏宗室回国。西北那边,前些时候听宋晟说起的帖木儿已死,无甚忧患。圣上为何事劳心?”

  朱棣摇头道:“别的不说,安南的事肯定没完。那胡氏敢杀国王,能如此轻巧作罢?俺只看他要作甚。”

  “圣上勿急,您正如日中天,可慢慢理会此事。”徐皇后劝道。

  朱棣却叹了一口气,沉吟道:“恐怕时不我待。蒙元余|孽尚在北面,从洪武朝至今一直是大明隐忧。‘靖难之役’后,朝廷在北面的部署有变,俺一直在重新想法子。

  虽到现在尚未出事,但俺不能掉以轻心,难不保蒙元诸部蠢蠢欲动,俺得尽快腾出手来理会北边。在此之前,俺得尽快先把南边的局面定下来。”

  徐皇后听罢,想了想道:“高煦在云南,圣上可叫他帮衬帮衬。”

  “嗯……”朱棣发出了一个声音。

  徐皇后便道:“天色不早了,我服侍圣上宽衣歇息。”

  朱棣好言道:“妙云的身子也不好,你也别太操劳了,安心养病,俺叫奴婢们进来。”

  ……御史李琦回京时,单独面圣见过皇帝,君臣谈论了好一阵子。李琦如实将高煦的进言上奏,并称汉王恪守礼法,揶揄汉王在云南十分安分。朱棣只听禀报,没说几句话。

  胡氏既已上表请罪,并同意还政于陈氏。皇帝朱棣遂下旨,命武将黄中率京营一队人马,护送陈天平先到云南;然后在云南调一卫兵力护送陈天平回国。

  朝中大臣各有见解,但对此决策都十分赞同。很多文臣甚至认为,如果这样就解决了安南国的问题,既保住了大明朝廷的威严,又不费一兵一卒,实在是非常好的结果。

  永乐三年夏秋之交,京畿地区无风,天气晴朗,艳阳高照。

  天地之间的万物,仿若都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下、欢快地生长着。宁静的气氛笼罩着世间,太平无事的盛世仿佛已悄然降临。

本页地址(https://www.ikunwang.com/449/562584.html)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[爱坤小说网] https://www.ikunwang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