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善耆、溥伟等人也不能等对现在的局面坐视不管,而且慈禧、光绪被人民军俘虏,反到是让这些宗室觉得没有束缚,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。在慈禧当权的时候,善耆、溥伟等人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后反对,但在心里对慈禧的治国理政颇不以为然,大有“如果换我来,肯定要干得好多了”的想法,现在机会终于来了,尽管现在的局势危急,但众人也都颇有些将要力挽狂澜,扶大厦于将危的自信。
于是在离开了军机处之后,善耆、溥伟也立刻给其他人分派任务,让毓朗、溥伦去找禁卫军的各级军官,要求他们支持自己,因为善耆、溥伟也明白,想成大事,手里必须要有军队,而禁卫军不仅是目前北京城里最重要的一支军队,而且基本都是由宗室弟子组成,正是宗室成员最有希望控制的一支军队。又命载泽去联络其他的宗室,还有满族官员,扩大自己这一系的力量。而善耆、溥伟两人则去找各国公使,请求他们干涉,最好是能够出兵。同时约定众人在黄昏时份,都到溥伟的府里聚集,一来是互相通报分配给各人的事情办得如何;二来是协商下一步的计划打算。
虽然善耆、溥伟想大干一场,但也十分清楚,仅靠清廷的力量,根本无力与华东政*府抗衡,何况是现在还己是四分五裂,必须要引入外力的支持才行。当然在两人看来,各国肯定是会支持清廷,因为在远东战争之后,英法俄日等参加过远东战争的国家都有意加强了和清廷的关系,并且对清廷表示了支持,美国虽然没有像英法俄日等国那样,很明显的站在清廷这一边,但也明显对清廷表示出很大的善意,只有德国、奥匈帝国、意大利、比利时等国,才刻意的保持中立。
其实善耆、溥伟也不是不明白洋人靠不住的道理,在平时两人对各国也都不怎见待见,只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华东政*府,因此不得不借助各国之力。
两人拜访的是英国公使朱尔典,希望英国能够号括各国一起对华东政*府施压,以迫使华东政*府停止军事行动,乃至撤军。
在两人看来,英国在远东战争中败于华东政*府,双方就己结仇,而且清廷被亡灭,肯定是对英国不利,因此在这个时候,英国一定全尽全力的支持清廷。
那知英国公使朱尔典听完两人的来意之后,立刻就表示针对两人的请求,英国对此无能为力,因为现在北京的局面己不可挽回,慈禧、光绪都已经成了华东政*府的俘虏,剩下的军队也不足以与华东政*府对抗,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英国出面号招各国一起对华东政*府施压也没有用,华东政*府是不会在意这些压力。即使是各国出兵干涉,但至少也需要半年至一年的准备时间,根本就来不及。
不过朱尔典还是给两人提出了一个建议,就是立刻撤离北京,先到太原、西安去暂避一时,甚致可以逃到南方去,因为现在华东政*府在南方的势力并不大,清廷可以在南方重新建立政*府,和华东政*府相抗衡,而且还能够争取时间,各国也好尽力支援。
其实得知慈禧、光绪己被华东政*府俘虏之后,各国都当然失望,因为这一下彻底打乱了各国的计划,原本各国是支持慈禧、光绪南逃,在南方重新建立新政*府,继续和华东政*府对抗。
虽然在此之前,各国成功的帮助袁世凯到达南方,并支助他建立军队,在南方立足,但各国对袁世凯也不能完全放心,毕竟袁世凯不同于其他的清廷官员,他有能力,手里又有军队,并且善于权谋,并不是一个好控制的人,虽然各国都在南京设立了领事馆,但对袁世凯的影响力依然不强,毕竞现在袁世凯己在南方立稳了足,对各国的依赖也大大的下降了,而且袁世凯和华东政*府有比较良好的关系,使他可以在两者之间左右逢源,因此各国也考虑需要对袁世凯有一定的制衡才行。
而帮助慈禧、光绪南下,就是对袁世凯最好的制衡,毕竟慈禧、光绪代表着清廷的正统,而袁世凯在名议还是清廷的臣下,在天然就是受克制。虽然在南下之后,慈禧、光绪为代表的清廷正统权力会大幅下降,但有各国的支持,完全可以对袁世凯形成相当的制衡能力。而且这样一来慈禧、光绪,袁世凯都需要争取各国的支持才能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,当然可以大大提升各国的份量。
当然各国也清楚,既使清廷在南方重组新政*府,也不会是华东政*府的对手,而各国也不可能真的出兵来帮助清廷。但华东政*府占领北方之后,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稳固统治,因此这就给各国容出时间,一方面扶植清廷在南方重组新政*府,可以增加未来各国与华东政*府谈判博奕的筹码;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,在中国南方获取更多的利益。
但华东政*府这突入其来的一手,将各国的如意算盘彻底打乱,因此各国的驻清公使也展开了紧急的协商,最终决定尽快组织一批清廷的宗室南下,在南下组建新的政*府机构,这也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,毕竟到了这一步,也只能先如此安排,尽力增加自己手里的筹码,等着和华东政*府博奕的时机。
虽然善耆、溥伟对朱尔典的答复十分失望,但也不得不承认,朱尔典所说的确实有道理,就算是各国打算出兵帮助清廷,但至少也需要几个月的准备时间,因此肯定是来不及的,由其是两人从朱尔典这里知道通州、保定失守的消息,也彻底熄灭了两人最后的希望,北京是守不住了,极时撤出北京,到南方去重新成立朝廷,这也是中国历史中常有的现像,如东晋、南宋,失去北方的领土之后,退守南方,重新建立政*府,形成南北对持,就算不能北上收复失土,但至少还能延续国柞百余年,那怕是最差的南明,也能支持近20年,到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。
于是两人告别了朱尔典,回到溥伟的恭亲王府,这时己近黄昏,不少人都己来了,正在等候两人回来,其中就有刚从通州败回北京的铁良。因为北京离通州不足20里,通州被攻破之后,铁良带领着败军,逃回北京。而刚一进城,就遇到了载泽,得知慈禧、光绪己被人民军俘虏的消息。
铁良听后,当场就昏了过去,但被载泽和随行的士兵叫醒,于是也不去兵部报导,径直跟着载泽来到恭王府里参加聚议。
见铁良回来,善耆、溥伟也是惊喜交集,因为铁良是满臣中少有的军事人材,他的回归无疑是给宗室增加了一大助力,而且虽然铁良在通州被人民军击败,但多少应该带回一些人马,现在宗室手里最缺的就是军队。
到了黄昏时分,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,总计人数超过40人,于是溥伟下令设宴招待众人,一边吃饭,一边计议。
首先溥伟将自己与英国公使朱尔典交谈的内容告诉众人,不过大部份人听了,到是没有多少意外的反应,其实慈禧、光绪一逃,北京城里的人心就散了,大部份人都在家里打点行李,收拾细软之物,也准备逃出北京,只是慈禧、光绪被俘虏的消息又吓住了不少人,因此才免强没有形成大规模逃离北京的潮流,但现在听溥伟这么一说,众人也都知道,北京城是呆不下去了,只还是要逃走。
这时铁良人道:“王爷,各位,不是我长伪逆的威风,灭我们自己的锐气,现在伪逆的军队确实厉害,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相敌的,因此如今之计,只能听从洋人的建议,先逃离北京,转途西安到南方,然后再重振旗鼓,图谋复国,留在北京只有死路一条。”
溥伟点了点头,道:“这次你退回北京,手下还有多少人马?”
铁良道:“大约还有3000多人。”
溥伟道:“那好,你赶紧把手下的人马重新整编一下,离京之后,沿途还要靠你的人马保护,现在事不迟疑,明天一早我们就走,先退到山西去再说。”
铁良点了点头,道:“好。”
这时善耆道:“各位今晚也都辛苦一下,回家去赶紧收拾行李,多带金银细软之物,少带粗大笨重器物,明天一早,我们就出发离开北京。”
铁良又插言道:“除了金银细软之物外,各位还要多带粮米食用之物,另外多准备马驴牲口车辆,所带的仆从也尽量多选年轻健壮之人,少带老弱妇幼之辈。这次离京路途遥远,没有脚力粮食是不成的,而且多需要年轻力壮之人。”
众人听了之后,也都不再迟疑,一一起身告辞回身去收拾。
本页地址(https://www.ikunwang.com/818/989543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[爱坤小说网] https://www.ikunwang.com。